<strike id="lwwni"></strike>
    <progress id="lwwni"><big id="lwwni"></big></progress>

    <dd id="lwwni"><noscript id="lwwni"></noscript></dd>
    <progress id="lwwni"><track id="lwwni"></track></progress>
    <dd id="lwwni"><center id="lwwni"></center></dd>
    1. <nav id="lwwni"><center id="lwwni"></center></nav>

      當前位置: 首頁 廬陵悅讀> 榕樹下> >正文
      慧心獨具張宗祥
      2022-12-19 08:35 來源: 吉安新聞網—井岡山報

      文/馬于強

      張宗祥(1882—1965),浙江海寧人,譜名思曾,幼讀宋史,慕文天祥的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后因得鄉里明末舉人周宗彝毀家抗清所用武器“鐵如意”,而取別號“鐵如意館主”。曾先后擔任過浙江高等學堂及兩浙師范學堂教員、北京大理院推事、清華學堂教員、教育部視學、浙江省教育廳廳長、浙江省文史館副館長、西泠印社社長等職,是我國卓有建樹的一代學者、書畫家。

      張宗祥人品高潔,博古通今,淡泊名利,篤實治學,畢生致力于古典經籍的維護、整理、??币约拔幕逃聵I,在考古、中醫、戲劇、詩詞、繪畫等方面,均有非同凡響的造詣和成就。尤其功不可沒的是在他的熱心倡導和籌劃下,在20世紀60年代初,聞名中外的西泠印社得以恢復,為發揚和光大我國的書法篆刻藝術,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張宗祥精于書法,工詩擅畫。童年從外祖父沈韻樓學書,初以顏真卿楷法入手,20歲后始學行草,自謂30歲后略悟唐人用筆,認為力薄,遂臨《龍門造像》《張猛龍碑》,兼習漢隸。40歲后融會貫通互參各碑。每日練字,數十年從不間斷。他的行草學李北海,并以董香光意來化解李北海的硬拙挺聳的怒氣,以拙取妍。觀其字,中壯年時瀟灑挺秀,晚年則趨于蒼勁渾厚。張宗祥的習書時間長達七十多年,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臨書習字。他曾說:“作書,貴在發揮自己的性靈、性情,凡臨摹,說穿了無非是竊取其用筆而已,非規規形似也。然而,初學書法,在尚不辨良莠的情況下,既學某家某碑某帖,就必須做到臨之似、摹之像。此外,臨古人書,總須較原帖字略為放大,方能有力。”

      張宗祥一生積累的書法經驗非常豐富。對于執筆,他主張傳統的“五指執筆法”,要求做到“掌虛指實”。至于懸腕與否,他認為要從實際出發,該懸腕就懸腕,不必懸腕就不要去自討苦吃。在執筆的松緊高低方面,他也認為以適中為宜,不必過分強求。在用筆上,他主張中鋒用筆,認為這是中國書法的點畫要求和毛筆的構造特點和使用性能決定的。但他認為中鋒用筆也并不是絕對的,在整幅書法作品中偶爾用幾筆側鋒也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善書者所慣用的技法之一。

      關于學習書法的工具,他自己習慣于硬毫或兼毫,但他也不排斥軟毫。他經常對自己的學生說,硬毫軟毫各有各的好處,用慣了硬毫改用軟毫很難適應;但用慣了軟毫改用硬毫卻比較容易,并且寫出的字也會別具韻致。

      關于讀帖、摹帖、臨帖,他認為從古代經典碑帖和法書、墨跡入手是繼承書法優良傳統的一個好方法,也是從事書法藝術的人必須畢生堅持的一項基本功。他主張學書要先吃透一家,再遍臨百家,然后才能自成一家。他反對那種不講傳統而空言創造的“才子氣”,也反對那種死守師承、食古不化的腐儒陋習,以及見帖就臨的“大雜燴”作風。對于有了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主張遍覽勤臨各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從古人的窠臼中跳出來,寫出新的獨創風格。張宗祥的這些經驗體會對今天學習書法的人來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于用墨,張宗祥提倡既不宜過濃,亦不宜過淡;在表現效果上,要求紙墨相稱,“寫舊紙最好用舊墨,寫新紙最好用新墨,這樣寫出的字才能紙墨和諧,顯得氣韻生動有趣。”縱觀張宗祥書法,用筆勁健,圓筆似折釵,方筆如劍脊,故濃墨在他筆下更見精神。注重章法布局也是張宗祥書法的特點,他的書法寬綽舒展,一氣呵成。他說:“好的作品都疏密得體,并有節奏韻律。”在章法上,張宗祥最推崇章法的有二人:一個是王羲之,另一個是董其昌。他曾說:“天下行書以王羲之的《蘭亭序》為第一。”又說:“董其昌的書法,分行布白很好,條幅往往只書三行,故有‘董三行’之稱。”書法藝術最忌的是結字、布局之位置等勻。結字緊,布局疏,亦是構成書法的要素。孫過庭《書譜》說:“心不厭精,手不忘熟。勝敗盡于精熟,規矩諳于胸襟,自然容易徘徊,意先筆后,瀟灑流利,翰逸神飛。亦尤弘羊之心,預乎無際;皰丁之目,不見全牛。”由于張宗祥對書法藝術形式與技法能加以理性把握,故作書字形或欹或正,字勢或舒或斂,線條虛實相生,厚重與清麗相間,達到了一種率意灑脫的自由境界。其書于一行中有參差錯落之致,落筆時有輕重險夷之趣,結字上有疏密傾側之奇,這都是心手相應,意在筆先,因勢利導而形成的。尤其是他的晚年書法,更是疏密錯落,隨筆生勢,氣度閑雅,給人以渾然一體的感覺。“一筆書”“一氣呵成”在他的行楷、草書中顯得非常強烈,即使是楷書,他也是用行書筆法書寫的,這些皆得益章法之美。

      張宗祥家學淵源,不僅在書畫創作實踐上有很高造詣,同時十分注重書法理論研究,留傳下來的論書著作不少,有《書學源流論》《論書絕句》《論昔人書法》及《臨池一得》《校淳化閣帖》等,特別是前二書影響較大。這些論著直抒己見,略揭前人書作利弊,有感而發,對后人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責任編輯:劉臣

      井岡山報社主辦 井岡山報社版權所有 本網法律顧問:江西吉泰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ICP備19004936號-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贛ICP備1900493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公網安備 36080202000160號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申明 電子報入口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
      青娱乐国产精品第一页视频
      <strike id="lwwni"></strike>
        <progress id="lwwni"><big id="lwwni"></big></progress>

        <dd id="lwwni"><noscript id="lwwni"></noscript></dd>
        <progress id="lwwni"><track id="lwwni"></track></progress>
        <dd id="lwwni"><center id="lwwni"></center></dd>
        1. <nav id="lwwni"><center id="lwwni"></center></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