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安縣積極整合理論宣傳資源、建強理論宣講陣地、挖掘和培育基層理論宣講人才,著力打造“理潤廬陵”宣講品牌,堅持理論宣講全域化、主體多元化、形式特色化并進,在破立并舉中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破“在哪講”難題,在零距離、全覆蓋中“立志”
人民群眾在哪里,黨的聲音就傳播到哪里。為踐行理論宣講在廬陵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諾言”,吉安縣加大新舊結合力度,在強化原有宣講陣地運用的基礎上,籌措資金800萬元,高標準、大力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配齊理論宣講室,切實實現理論宣講陣地全覆蓋目標。
吉安縣統籌整合各級各類資源,利用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立體化多角度開展宣傳教育,拓展法治教育中心、黨群教育中心等警示教育基地的功能,積極拓展新陣地。同時,結合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開設便民宣講通道,將宣講場所搬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城市廣場、企業、社區,不斷擴大理論宣講的輻射面,做到云端到線下、家庭到校園、城市到鄉村無縫對接,確保理論宣講與基層一線“零距離”。
二破“由誰講”難題,在講政治、顧大局中“立行”
受眾差異化要求宣講分眾化,新時代理論宣講對宣講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吉安縣認真謀劃、統籌聯動,積極探索“關鍵少數”帶頭講、“絕大多數”深入講、行業骨干分眾講、先進典型巡回講、基層代表用情講的理論宣講模式。
據悉,2023年以來,吉安縣四套班子、理論宣講工作者、黨校專家學者帶頭深入分管領域、掛點村鎮開展理論宣講100余場;駐村第一書記、村干部、志愿者等開展“百名宣講員進萬家”、“五老”巡回宣講等活動80余場;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開展宣講活動500余場。
宣講隊伍既增數量又強質量。為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廣大黨員和群眾中,吉安縣堅持突出地方特色,按照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熟悉縣情民情、宣講經驗豐富的標準,組建縣級理論宣傳志愿服務隊、“五老”宣講團、“老兵新理”宣講團等,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身邊人,不斷激發全社會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三破“怎么講”難題,在話鄉音、入人心中“立新”
為打通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最后一公里”,吉安縣創新方式方法,為不同受眾量身打造個性化宣講,積極回應基層所想、群眾所惑、百姓所盼,讓宣講“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
“變填鴨式的被動接受教育為主觀能動式的演講,不僅能提高個人綜合素質,也能更好地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農村工作實際中。”7月24日,參與固江鎮第95期青年干部大講堂宣講的機關干部羅東如是說。
“每周四晚上7點,‘晚間課堂’不見不散,‘夜’講越有‘力’。”北源鄉干部職工對“晚間課堂”的認可程度越來越高。
祠堂變課堂、會場變講堂的事例在吉安縣屢見不鮮,宣講形式更為多樣,宣講隊伍更有活力,宣傳人員更有動力,基層理論宣講由“苦差”逐漸變為了“美差”。
與此同時,吉安縣將理論與文藝有機融合,通過編印《吉安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紅色安塘》等書籍,創作《領航》《黨旗飄揚的方向》《千秋畫卷》等一批優秀的歌舞節目,使群眾聽“鄉音”、懂“鄉理”、共“鄉情”,讓宣講“活”起來。
文/肖國華、殷姿、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