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服務、比實績、比發展、比擔當、比風尚……在萬安,人人比拼、個個爭先氛圍日漸濃厚,干部能力、工作成效在比拼中提升、在提升中爭先——
賽馬比拼勇爭先
火紅七月,火熱萬安。
在新引進的優強項目——吉安中奕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熱氣騰騰。
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萬安分中心,群眾對全市率先試行的延時錯時——節假日開評標服務,雙手點贊、熱評不斷。
在各鄉鎮,剛剛獲得全縣2023年上半年比拼提升活動的先進典型,以報告會形式宣講各自比拼爭先的方法訣竅,掌聲雷動、氣氛熱烈。
今年以來,萬安縣緊扣“爭當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橋頭堡’”目標要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創新推出“項目大比拼、工作大提升”暨“七大會戰”活動,以項目建設的比拼,帶動各項工作“大干快上、奮勇爭先”。
比拼提升,從“推著干”到“爭著干”
僅5月份以來,就有中奕環境、南雄綠碳、中國電建子公司新型建筑材料3個優強項目相繼簽約落戶萬安。
總投資 51.6億元的吉安市三強線路有限公司高端線路板制造項目,預計可提前4個月交付。
速度的背后,是努力,是拼搏。
“約了一個客商,等下我們在縣城見面。”近日,萬安縣彈前鄉黨委書記劉太軍接受記者采訪后,立即趕往約定地點會見客商,洽談招商事宜。
比拼提升,直接體現在干部的思想之變、作風之變。
省中醫院駐五豐鎮西元村第一書記堯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雙積分制”+“熱敏灸”賦能鄉村治理新模式,今年6月獲評“首屆江西新時代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窯頭鎮黨委書記王峰創新“收儲安置法”,有效破解項目建設中征地拆遷安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資金、矛盾糾紛等問題。
縣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劍鋒扎根招商安商主戰場,帶領專業招商隊引進項目14個,創下優強項目3個月簽約投產的“萬安速度”。
比拼提升,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
村級層面——圍繞爭創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目標,在全縣135個行政村中開展以提供一條招商信息、爭取一個項目支持、盤活一個產業基地、新增一個美麗宜居示范點、打造一個鄉風文明示范點、打造一個鄉村治理樣本點等“六個一”為主題的比拼活動,力促各村集體經濟、美麗宜居、和諧幸福、黨組織戰斗力“四個大提升”。
鄉(鎮、場)層面——致力爭當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橋頭堡”,在全縣17個鄉(鎮、場)中開展以比圩鎮品質、比項目建設、比招商引資、比產業發展、比社會治理、比為民服務“六個比”為主題的比拼活動,力促各地鎮域經濟、鄉村面貌、基層治理、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全域提升。
縣直單位層面——深化模范機關建設工作,在縣直機關開展“黨業融合提質效”行動,推行服務項目、服務基層“雙服務”活動,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吉先鋒”黨建品牌。
聚力攻堅,從“老大難”到“突破口”
“轟隆”一聲響,6月中旬,萬安迎賓大道旁的“綠色飯莊”順利拆除,標志著影響當地群眾20余年安全出行的隱患徹底消除。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來,以破解難題為突破口,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
羅塘鄉黨委委員、副鄉長劉志燕與工作專班一道,開動腦筋、創新方式,攻堅一個多月,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迎刃而解,推動擱置多年的萬安縣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云七路項目順利進場施工。
問題是短板弱項,但也是拼搏的動力所在、發展的潛力所在。
7月5日,萬安縣召開綜合考核比拼提升剖析約談會,因排名靠后,一批縣直單位、鄉鎮負責人和村黨支部書記在會上發言,說問題、找原因、談打算。
為推動比拼提升活動持續加壓升溫,該縣每月對各地、各單位進展情況進行通報,見人見事點問題、說弱項,倒逼干部保持好狀態、聚力抓落實。同時,抽調部分退居二線干部組成5個工作組,對全縣17個鄉(鎮、場)、64個縣直單位及“七大會戰”指揮部辦公室進行督導評估。
一個個難題成為突破口,一項項比拼如火如荼。
業績晾曬真比拼——常態抓好“三色業績”晾曬工作,在鄉村級設立“1+6+N”、縣直單位設立“1+2+N”晾曬指標,推動各項重點工作月月有成效,激勵廣大干部鼓足干勁、奮勇爭先。
同臺競技話比拼——按照“一月一重點、一月一比拼”思路,采取“臨時抽調、即興演說”方式,分鄉鎮、分系統組織干部開展“同臺競技話比拼”,提升干部想事謀事成事能力。
典型引領促比拼——堅持“行行業業出典型、月月季季有典型”,選樹各領域、各層級比拼提升先進典型,評選“最美奮斗者、最美拼搏者、最美開拓者、最美奉獻者”干部,營造干部創先、工作爭先、業績領先濃厚氛圍。
爭先進位,從“丑小鴨”到“白天鵝”
走進彈前鄉圩鎮,只見道路平坦干凈、河水清澈見底,籃球場、健身器材等一應俱全,全新的菜市場、幼兒園即將投入使用。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里曾是全市城鄉環境整治重點管理鄉鎮?幾年前,這里還是全縣鄉鎮“三看”流動現場會和高質量發展考評落后的所在?
改變,由內而外。
從該鄉黨委書記拿著“泥刀”投身圩鎮改造一線開始,干部爭相外出學習、下到村組、深入項目、振興產業,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點變化。
在彈前鄉政府大院,一塊“晾曬榜”十分醒目。這份用紅、黃、綠三色標注的榜單,對每個村的“六個一”工作進度和成效作了集中晾曬。工作的快與慢、落后與先進,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在“曬一曬”“比一比”中,干部紅了臉、出了汗,更鉚足拼勁、鼓足干勁、用足闖勁。
成效,有目共睹。彈前鄉一躍而上,成為萬安高質量發展考評先進鄉鎮。
不僅彈前鄉,順峰鄉也變化喜人。尤其是因地制宜發展的“村集體+致富能人”陸基養魚新模式,輻射帶動全鄉開展陸基養魚139桶,每年可為村集體和農戶增收300余萬元。這個離縣城80公里的偏遠鄉鎮,也成為“明星鄉”,前來觀摩取經的客人一撥接一撥。
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
“今年5月,我們村黨支部委員許光明女兒出嫁,沒收一分彩禮,是村里第一位‘零彩禮’家庭。”說起村里的種種變化,夏造鎮流源村黨支部書記熊名斌滿臉自豪。
流源村是夏造鎮最偏遠的山村,山多田少、基礎較弱。此前,年終考核在全鎮墊底。
熊名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堅持每天第一個來到村部打掃衛生,最后一個下班;大事難事第一個上,引進建立溫氏鴨棚和臍橙基地;變身“支書導游”,柏巖仙山名氣越來越大。慢慢地,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的精氣神也昂揚起來,主動投身村里的各項事業。
7月1日,在吉安市“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熊名斌獲評“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最令我欣慰的是,村里環境好了、群眾腰包鼓了、老表笑了、村干部的腰桿更直了。”熊名斌深有感觸。
“大干快上、競相比拼”,萬安新風尚。
文/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劉重耀、謝炳華、通訊員劉耀金